邮箱登录
首页
园况介绍
简介
园区规划
规章制度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科研项目
研究成果
基础监测
人才队伍
合作交流
园林园艺
专类园
温室
物种保育
园林景观
植物名录
种子交换
科普教育
科普知识
科普活动
台站风光
活植物平台
首页
园况介绍
简介
园区规划
规章制度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科研项目
研究成果
基础监测
人才队伍
合作交流
园林园艺
专类园
温室
物种保育
园林景观
植物名录
种子交换
科普教育
科普知识
科普活动
台站风光
活植物平台
综合新闻
领域动态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科普活动
科普知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普教育
>
科普知识
自然在身边——萱草,中国的母亲花
萱草属在中国又名为“忘忧草”,古时游子会在母亲居住的住所前种植供母亲观赏。很多诗歌中也都将萱草指代为母亲,赞美母亲的爱。因此,萱草又被称为“中国母亲花”。萱草,作为一种我国的本土植物,其生命力旺盛,适应性极强。每年在春夏之交,当其他花卉尚未绽放之际,萱草便已在田野上盛开。早在三千年前,萱草便走进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成为古人赞美母爱的象征。自此之后,历朝历代都有大量关于萱草的诗词歌赋涌现,其中仅《全唐诗》便收录了80首描写萱草的诗篇。萱草的植物特性萱草是萱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朵长得像百合。以前,萱草属被归到百合科,但在最新的APG分类系统里,萱草属已经加入了阿福花科。咱们说的广义上的萱草,其实就是指萱草属的各种植物,包括原生的和园艺栽培的。中国可是萱草的故乡,是全球萱草属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全球约15种,我国有11种,比如萱草(Hemerocallis fulva)、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和小黄花菜(Hemerocallisminor)等。有些种类被广泛栽培,供药用、食用和观赏。著名的干菜食品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 就是本属植物,黄花菜作为食品和传统的药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湖南、江苏、甘肃、陕西、浙江、四川、湖北7个省广泛栽培。黄花菜食用主要是其花蕾,经过蒸、晒加工制成。狭义的萱草,即萱草(Hemerocallisfulva),其叶形态呈现为条状披针形,花色则以橙红或黄色为主,花瓣之上饰有∧形的斑纹,斑纹是为了吸引传粉昆虫,以助其完成传粉过程。花有六枚雄蕊及一枚雌蕊,花被片共六枚,分为内外两轮,内轮三枚为花瓣之真身,外轮三枚则为萼片,花瓣的宽度明显超越萼片。萱草的特性在于朝开暮谢,即一朵花绽放仅持续一日,因此亦得别名“一日百合”或“Daylily”,此与百合花每朵能绽放数日之特性形成鲜明对比。在萱草高耸的花葶之上,花朵接连绽放,其花期主要集中在五月至七月间。大苞萱草Hemerocallis middendorffii 萱草的植物文化萱草这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植物,在我国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作为忘忧草及母亲花等人文意象,深刻体现了中华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古人相信萱草可以忘忧。在《诗经·卫风·伯兮》中有“焉得谖(xuān)草言树之背。” 谖(xuān)草即为萱草,“谖”有忘记之意;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说:“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唐代白居易《酬梦得比萱草见赠》曰:“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杜康是指酒,大概意思就是萱草和酒一样能让人忘掉忧愁。因此,萱草又叫忘忧草。唐代诗人孟郊的诗歌中,对母爱的颂扬尤为感人至深。其中,最为世人所传颂的便是那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除此之外,孟郊还在《游子吟》一诗中,以更为细腻的情感,进一步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与思念。诗中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这里,萱草作为孝亲与乡愁的象征,被诗人巧妙地融入诗中,描绘出慈祥的母亲倚门而望,期盼游子归来的情景。 萱草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以其独特的生命力与韧性,在四季轮回中绽放着勃勃生机,它让我们在欣赏其美丽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参考文献[1]中国植物志[2]熊治廷陈心启,洪德元.中国萱草属数量分类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1997,(04):311-316.[3]何琦,高亦珂,高淑滢.萱草育种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03):137-140.[4]陈丽飞,董然.萱草属植物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7,(06):66-69.[5]张世杰,张志国.萱草属植物的起源、分布、分类及应用[J].园林,2018,(05):5-9.
2024-06-07
自然在身边-文冠果知识知多少
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乃日常生活之必需。在油料作物方面,我国以草本植物为主,如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等,而国外倾向于使用木本植物油,如橄榄油、棕榈油、椰子油等。但草本植物之油类含有芥酸、饱和脂肪酸等物质,易于氧化酸败,长期食用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类疾病。实际上,我国也存有木本植物油料作物,其中以南方的油茶树尤为著名。然而,油茶树对低温环境并不适应,因此在北方地区鲜有种植。殊不知北方地区亦拥有一种独特的油料作物,其食用历史甚至比油茶更为悠久,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冠果。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为我国独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其别名众多,诸如文官果、文冠树、文冠木、文冠花、文光果、文灯果等。文冠果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和东北部地区, 目前,内蒙古东南部、辽宁省西北部以及甘肃、宁夏等地仍保有较大面积的文冠果栽培树林。 文冠果是无患子科文冠果属的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树高可以达到10m,树干直径可达1米。其奇数羽状复叶连同叶柄的长度可以达到8cm,通常包含17-19片小叶,这些小叶互生,形状为狭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带有锐利的锯齿。文冠果名称的由来 文冠果其雄蕊与花瓣之间存有一圈由五个黄色角状附属物构成的环状结构。这一独特的形态特征是文冠果属名“Xanthoceras”的由来。其中,“Xantho-”源自希腊语,意指“黄色”,而“-ceras”则源自拉丁语,意为“角状”。这一属名精准地描绘了文冠果花朵的标志性特征。文冠果花之魅力—层次带来的美感文冠果的花序一般为总状花序,但在总状花序轴的基部,有时会出现一些较短的分支。花序轴的总长度通常在10至40厘米之间。值得注意的是,顶生的花序往往比侧生的花序更长,并且其上着生的花朵数量也更多。具体来说,顶生花序轴上通常有25至55朵花,而侧生花序上则有15至45朵花。这种特定的花序分布模式,使得文冠果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鲜明且层次分明的美感。花瓣颜色将随时间进行一系列精细而神秘的转变。初始阶段,花瓣呈现出洁净的白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瓣的基部及其上部的维管束将逐渐演变为深紫红色。这一过程,如同大自然施展的奥妙法术,使文冠果的花朵在每一个阶段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文冠果的花瓣洁白如雪,具有明显的脉纹。更为有趣的是,文冠果的花具有两种性别类型:雄花和两性花。侧生花序通常为雄花,两性花主要生长在顶生花序上。两性花有表观正常的雄蕊,但其花药不开裂散粉,开花后花丝也不能快速伸长,因此不具备雄性功能,被称为功能性雌花(functionallyfemaleflower)。从表观看,文冠果为雄全同株(andromonoecious)植物,实际为隐形的雌雄同株(crypticmonoecy)。当果实成熟时,它们呈椭圆形,直径约为4-6cm,具有坚固的木质厚壁。到了秋天,黑色的果实顶部会开裂,露出黑亮的种子。在山东省,文冠果的花期通常在春季的4月中下旬,而果期则在7月中下旬。图片来源于网络油中珍宝北方油茶的经济价值文冠果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植物资源,其全身均可被利用,拥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园林观赏价值。由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富含营养神经物质的文冠果油,被誉为“北方菩提子、中华智慧果”。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冠果种子含油率在30.4%至47%之间,种仁含油率多为55%至67%,而优质品种的种仁含油率更是高达72%,超越了众多油料作物。文冠果油的酸值平均仅为0.52,非常适合食用。其碘值为125.8,双烯值为0.4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4%,而饱和脂肪酸含量仅占7.3%。其中,油酸占比52.8%至53.3%,亚油酸占比37.8%至39.4%,这些成分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文冠果油,作为一种优质的食用油,其外观表现出色。在常温环境下,油品清澈透明,色泽呈现淡黄,无任何杂质掺杂。其独特的芬芳气味,使得在烹饪过程中能够散发出迷人的异香,而在凉拌时则呈现出滑爽的口感。文冠果油在色、香、味方面均表现出众,堪称油料中的上品,同时,它还具备卓越的保存性能,可以长时间保持其优良品质。文冠果油富含亚油酸等必需脂肪酸,这些脂肪酸是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但无法自行合成。它能与胆固醇结合并排出体外,具有降低血脂、血压和胆固醇的保健功能,并能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症。此外,它对结石症、风湿症、神经性遗尿症及消炎止痛也有疗效,因此在食用油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文冠果油可加工成亚油酸滴丸、微胶囊等药物,治疗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硬化和慢性肝炎等疾病。同时,它也是生产高级润滑油、油漆、增塑剂和肥皂的优质原料,并可制成美容护肤品或按摩底油。其凝固点低,经简单加工可成为航空航天润滑油原料。文冠果种仁营养丰富,含有62.14%的粗脂肪、25.75%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及氨基酸。嫩仁可直接食用,成熟的种仁可炒食,有益健康。榨油后的饼粕富含蛋白质,可作为食品和饲料原料,也可提取水解蛋白和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是全价氨基酸,在谷物中很少见。文冠果树叶、树枝、树干的药用价值也很高,蒙药中主要用于外敷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果壳也有重要价值,用于提取工业用途广泛的糠醛、褐色素和制活性炭,沈阳药科大学从中发现、提取的10个结构特异的皂苷类新化合物,具有抗炎、改善记忆、防治心血管疾病、抗病毒、抗癌等功效,并开发出了国家二类新药文冠果皂苷(小儿尿速停)。文冠果木材因其坚硬的质地、高密度的结构、纹理的清晰美观以及色泽的肉红亮丽,被视为自然红木,无需额外油漆处理。它被广泛用于制造高档工艺品,因其卓越的物理特性成为理想的木材选择。在佛教界,文冠果木被用于制作鱼木;在蒙古族文化中,长号也常采用此木材制作。在延安和甘肃陇东的农村地区,文冠果木因被认为对身体健康有益,常被用于制作烟锅。 文冠果的历史文化昔唐德宗在公元780年至805年间在位期间,曾巡幸奉天,民众献上此果,因而德宗赐予献果者官职,并因此果命名为“文官果”。这是“文官果”这一名称的由来。在古代,文冠果因其谐音“文官果”而备受北方居民的青睐,他们常常将其栽种于庭院之中。每当文冠果从树上轻轻飘落至庭院,人们便会兴奋地高呼“文曲星下凡”,寄寓着对学问与才华的崇敬与追求。而在古代科考时期,放榜前夕,众多考生亦会前往文冠果树下虔诚祈福,期盼着能够一举高中,成就一番功名。后来,文官们开始按照文冠果开花的顺序来穿袍,通过不同的袍色来区分官阶的大小。据《笤奚渔隐丛》后集,卷第三十五记载,宋高宗统治时期(公元1127年),在贡士举院内,有一株文冠花,其花色随开放次序依次为白、绿、红、紫,因此得名。文冠果在宋朝时被称为文冠花。当时的文官们,按照官阶大小,分别穿着白色、绿色、红色和紫色的袍服。最大的官员则穿着紫色的袍服,以彰显其尊贵地位。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2024-05-15
自然在身边——紫丁香知识知多少
春末夏初,沈阳也迎来了其独特的景象。在这个季节里,各类花卉在不知不觉中展现出了它们的生机与活力,竞相绽放,仿佛在默默地进行着一场植物之间的“内卷”。树木园中紫丁香近日方显新叶,然仅隔几日,已繁花似锦,覆盖枝头。其花朵呈紫色,团簇而生,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丁香花。中国是丁香花栽培历史的发祥地,已有逾千年的传统。据唐代诗人段成士(公元803-863年)所著《酉阳杂俎》所记,当时的宰相李德裕曾在洛阳的平泉山庄引种并栽培紫丁香,有诗云:“卫公平泉庄有黄辛夷、紫丁香”。 紫丁香(Syringaoblata)是木犀科丁香属的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株相对比较高,能达到2-4m。其原生地为中国华北地区,现今其分布范围已扩展至东北、华北、西北(新疆除外)及至西南至四川西北部的广大区域。紫丁香的叶片形态为卵圆形或肾形,先端部分呈现短凸尖或长渐尖的特点,而基部则呈心形。圆锥花序保持直立状态,花梗长约0.5-3mm;花萼的长度大约为3mm;花冠以紫色呈现,形状为圆柱形,花药则显示为黄色,且位于花冠筒的喉部。紫丁香的花期在4-5月,在花尚未绽放之际,花苞紧密地蜷缩并堆叠在一起,呈现出圆润的形态。从正面观察,其形态类似于中式传统服装上的“盘扣”。不知道是否因为这种形态启发了“丁香结”这一名称的由来 丁香花在绽放后,其花苞会裂开成四瓣,偶尔也会出现五瓣或六瓣的花朵。花蕊被巧妙地隐藏在花管的深处,使得整朵花看起来虽然结构简单,但却并不失为一种平淡而独特的美丽。 然而,丁香花的真正魅力在于其数量庞大和香气浓郁。当所有的花苞完全打开,成千上万的丁香花争相绽放时,每个花序的大小会明显增大一倍。淡紫色的花朵一朵接一朵地紧密团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圆锥形花团。这时,丁香花特有的浓郁香气便会四处飘散,展现出其无可比拟的魅力。 紫丁香为什么这么香 释放花香是开花植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植物繁衍、防御以及植物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紫丁香之所以具有迷人的香气,是因为其内部含有萜烯类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的表达受到SoTPS2和SoTPS3基因的调控。这两种基因在决定丁香花香气的特征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紫丁香的药用价值 紫丁香这位大自然的小能手,对治疗菌痢有显著效果,紫丁香还是个环保小卫士,它超强的吸收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净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O2)污染。不仅如此,紫丁香的花朵还能提取出芳香四溢的精油,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香气。而那些嫩嫩的叶子,更是可以作为茶叶的替代品,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清新。总之,紫丁香这位多才多艺的小伙伴,在多个领域都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真是让人惊喜不断!这么多丁香花,我们可以采来食用吗 丁香作为一种常见的炖肉香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是否可以采摘紫丁香的果实来食用呢然而,我们建议您不要这样做,因为紫丁香与我们通常用于烹饪和药用的丁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植物。食用丁香,正式名称为丁香蒲桃(Syzygiumaromaticum),属于桃金娘科蒲桃属,是一种原产于国外的专用香料作物。它的香味浓郁,不仅用于烹饪和制茶,其花蕾还在古代中医中被广泛应用,具有抗菌、驱虫、健胃等多种功效。相比之下,我国的紫丁香虽然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但其花蕾并没有食用丁香那样的香味和药用价值。因此,在烹饪和药用方面,我们通常选择使用食用丁香而非紫丁香。 如何栽植丁香 紫丁香因其枝叶繁茂花色淡雅,深受人们喜爱,在庭园中广泛栽培。紫丁香是一种偏好光照环境、避免积水的植物,有较强的耐寒和抗旱能力。然而,要想在家中成功种植紫丁香,一定要定期进行浇水与施肥工作,并对土地质量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土质肥沃、含氧量充足。参考文献[1] 王志凤.紫丁香育苗与栽培技术措施研究[J].种子科技,2023,41(17):78-80.[2] 李永吉,吕邵娃,王艳宏,等.丁香叶药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3,(01):22-24.[3] 卢丹,李平亚.丁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1,(04):58-59.[4] 梁建萍,韩有志,梁胜发,王月娥.丁香花粉生活力及其贮藏性的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2000,(01):10-11+19.[5] 李全,许琼明,郝丽莉,等.紫丁香叶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9,40(03):369-371.[6] 明军,顾万春,刘春,等.丁香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概况[J].世界林业研究,2007,(03):20-26.[7] 邹吉睿,汪进萱,等.紫丁香花香成分鉴定及关键TPS基因的功能分析[J/OL].植物遗传资源学报,1-13[2024-04-27][8] 李绅崇,陆琳.起源于坦桑尼亚的和平之花——丁子香[J].生命世界,2021,(09):32-33. 科学普及部供稿
2024-04-28
北方的“报春使者”——侧金盏花
三月伊始,冰雪消融。北方的冬天刚刚过去,树木还没来得及换上新装。在园中闲逛的时候,突然发现地面长出了三朵黄色的小花。凑近一看,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落叶中已经多了好些紫褐色的小脑袋,鼓鼓的,好像在为盛放积蓄着力量。这三朵明显是“好好学生”,已经率先露出了黄澄澄的花心。它们,就是早春植物——侧金盏花(Adonisamurensis RegeletRadde)! 三位“好好学生”说到北方的“报春使者”,侧金盏花绝对当仁不让。冰雪还未完全消融,就能在林下看到它的身影。它是毛茛科(Ranunculaceae)侧金盏花属(Adonis)植物。相传Adonis是古希腊神话中令爱神阿佛洛狄特(Aphrodite)和冥后珀耳赛福涅(Persephone)神魂颠倒的美少年,以Adonis来命名,足可见侧金盏花的貌美。不过,它初时只是一个个其貌不扬的花苞,藏在落叶堆里。等侧金盏花准备好了,才会在阳光明媚的日子慢慢绽放,一小簇一小簇,在林下像一个个小太阳,非常耀眼。侧金盏花的花苞(左)与盛放的花(右)侧金盏花最外围紫褐色的部分,其实是它的花萼。花开时,花萼会逐渐变成淡紫色,露出金灿灿的花冠,以及螺旋状排列在花托上的雄蕊和雌蕊。有意思的是,侧金盏花的花冠还会慢慢长大,最大时,直径能达到3.5cm左右。侧金盏花的花结构一、“报春”的秘密同样是花,莲在炎热的夏季盛放,菊花开在金风送爽的秋季,为什么侧金盏花要选择萧瑟的早春呢难道它不怕冷吗这主要是因为,侧金盏花多生于林下,等到大树长得郁郁葱葱,春意盎然之时,再难晒到太阳。所以,为了争取充足的阳光,侧金盏花决定“错峰出行”!在大树还没长叶之前,侧金盏花开始绽放,在一片严寒中美滋滋地享受“专属日光浴”。因为顶着冰雪盛放的特点,也有人叫它“顶冰花”或“冰凉花”。在冰雪中盛放的侧金盏花二、如何“保暖”既然选择在春寒料峭时独自美丽,侧金盏花为了保暖,做了很多工作。侧金盏花的植株很矮,开花时只有5-15cm,这样既避免了寒风袭扰,也可享受地表较高的温度。而且,深色系的花萼也能吸收更多的热量。神奇的是,侧金盏花富有光泽的花瓣会排列成凹面镜一样的结构,在晴朗的天气随着太阳转动,反射阳光来增加花心的温度。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它的繁殖器官(雌蕊和雄蕊)不受低温伤害,也为昆虫提供了一个暖洋洋的“自助餐厅”。阳光下的“凹面镜”蜜蜂、食蚜蝇都是这里的常客,来来往往地吸食着花蜜和花粉。偶尔,也有几只小蚂蚁,在硕大的餐桌上享受自己的甜点。用餐过程中,昆虫们也帮助侧金盏花传播了花粉,可谓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侧金盏花的访花昆虫食蚜蝇(左)与蜜蜂(右)三、“错峰出行”的雌雄蕊侧金盏花不光会和大树错峰出行,自己的花内部也会错峰出行。它的一朵花,花期大概有一周左右。这期间,它随着太阳升起盛开,夕阳西垂时闭合,像古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人。如果赶上阴雨天或下雪,侧金盏花会选择窝在自己暖和的小房子里,绝不出门。这一周里,侧金盏花雌雄蕊的出行时间井然有序。第一天,雌蕊先出行(成熟),突起在整朵花之上,花柱弯曲,柱头分泌粘液,而雄蕊乖乖地平躺在花瓣上,花丝较短,花药不开裂;等到第二天,雄蕊才开始出行(成熟),花丝伸长,逐渐直立向雌蕊靠拢,花药开裂散出花粉。这种雌雄蕊错峰出行的现象,被称为“雌雄异熟”,为侧金盏花异花传粉制造了机会。不过,可能是早春温度较低,访花昆虫少,在之后的时间里,侧金盏花也会自花传粉,确保传宗接代顺利进行。雌蕊先熟(左)与雄蕊开始成熟(右)四、花开千万盏,盏盏并不同东北地区的侧金盏花主要有两种,侧金盏花和辽吉侧金盏花(A.ramosa Franch.),大家可不要弄混了。辽吉侧金盏花在花蕾期,侧金盏花的花苞是紫褐色,叶子很小,开花后才会慢慢长大(先花后叶);而辽吉侧金盏花的花苞深紫色,周围有一圈紫色的小叶子,会跟着花苞一起长大(花叶同放)。花苞:侧金盏花(左)vs辽吉侧金盏花(右)它们的花也有些区别。侧金盏花的萼片与花瓣近等长,数量也与花瓣差不多;辽吉侧金盏花萼片的长度约为花瓣的一半,数量也打了个折,5片左右。而且,侧金盏花的花期要比辽吉侧金盏花早一些,要不怎么是“报春使者”呢花萼:侧金盏花(左)vs辽吉侧金盏花(右)想不到小小的侧金盏花,为了生存延续做了这么多的努力。它既是弱者,是森林底层的弱小生命;也是强者,有着底层生存的智慧,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中挤出了自己独特的生态位。侧金盏花开了,它告诉我们,寒冬已经过去,春天来了!林下恣意绽放的侧金盏花参考文献:1.宋波等.御寒高手“增温”植物.2.何淼等.野生及引种侧金盏花的开花物候与传粉特性.3.孙颖等.侧金盏花的花部特征与繁育系统观察.4.陈士惠.侧金盏花(AdonisamurensisRegeletRadde)繁殖生物学研究.基础信息部、科普部供稿。作者:王力平,科研助理;李岩,工程师;黄彦青,高级工程师;于景华,研究员。照片:王力平摄致谢:感谢何兴元研究员、陈玮研究员、曹伟研究员、张粤正高级工程师、苏道岩高级工程师等人的指导。
2024-04-08
侧金盏——冲破冰凌始见春
新叶始舒,蓓蕾初绽,浅斟低唱冬日的长诗。侧金盏花朵悄然绽放,逸散在林下角落。冬季与春季擦肩处,一场花宴正为岁序更迭写下优雅的序言。在中国的东北部,春天来得稍微晚了一些。城市的早春时节常常以灰头绿啄木鸟的鸣叫声为标志拉开序幕。那么,植物也有报春的使者。在积雪覆盖之下,一种植物的花芽已经开始利用土壤中融雪积雪消融带来的水分,悄然生长,这正是金盏花。读者不妨随我一同领略早春植物——侧金盏的独特魅力。侧金盏(Adonisamurensis)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短而粗,有多数须根。茎在开花时高5-15cm,以后可高达30cm。叶片正三角形,长达7.5cm,宽达9cm。花瓣约10,黄色,倒卵状长圆形或狭倒卵形。“春寒料峭,冻杀年少。”倔强的侧金盏花却在未消融的冰雪中,悄悄的钻出冻土,绿萼黄顶的花蕾露了出来,像俏皮孩子的“小脑袋”。花朵在激素、细胞液等内在作用的生理调节下,像雷达一样,准确的定位着太阳,冲着太阳露出笑脸。亮黄色的花瓣微微凹陷,能够像凹面镜一般汇聚太阳光,使得花朵中心的雄蕊群温度略有上升,避免冻害。夕阳西下,花朵闭合,花瓣又像守护孩子般保护着花蕊,度过寒夜。因其傲雪的风骨,被誉为东北地区的“雪莲花”。惊蛰时节,正是辽宁地区侧金盏盛开的时期。侧金盏以其鲜艳夺目的黄色花朵,吸引着远方的传粉者。在早春的寒冷中,侧金盏的花粉和盛开的花瓣带来的微小的温度上升,对于昆虫而言,无疑是一种生存的回赠。侧金盏花的访花昆虫有:东方蜜蜂(Apiscera)黄钩蛱蝶(Polygoinacaureum)、花椿(Anthocoridaesp.)、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长足虻(Dolichopodidaesp.)、分舌蜂(Collelesgigas)、食蚜蝇(Syrphidaesp.)、连斑条胸蚜蝇(Helophiluscontinuus),其中东方蜜蜂出现频率最高。尽管在初期,侧金盏的叶片呈现出皱缩状态,紧密地附着在茎上,但随着花期的结束,这些叶片将逐渐展开,侧金盏迅速启动了光合碳同化过程,利用光合电子传递及光合磷酸化过程中形成的同化力,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或其他有机物,从而合成营养。当侧金盏花具有短柔毛的聚合瘦果成熟后,它们会自然脱落或者巧妙地利用宿存的弯曲花柱附着在从身边经过的一些小型哺乳动物的身上,通过动物进行种子的传播。这一生长过程既精妙又高效,展现了侧金盏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存的智慧。侧金盏作为山野早春的精灵,拥有着独特的生态价值和生命力。若您有幸与它们相遇,请您秉持尊重与保护之心,切勿打扰它们的生长环境,更不可进行采挖行为。 科学普及部供稿
2024-03-08
黑龙江送给广西的蔓越莓,原来是“北国红豆”的亲兄弟!
黑龙江送给广西的蔓越莓,原来是“北国红豆”的亲兄弟!
2024-01-08
金秋树叶为何色彩绚丽?
秋天到来,植物叶片里的叶绿素降解,起主导作用的叶红素和叶黄素吸收蓝紫光和绿光,黄光、橙光和红光被反射出来,人眼所见便是黄橙色或红色的树叶金秋时节,层林尽染,树叶有的变红,有的变黄。秋天树叶的色彩为何如此绚丽这其中有什么奥秘这要从人眼对颜色感知的原理说起。人眼能分辨色彩,实际上是对物体反射光线的识别。植物叶片里的叶绿素吸收蓝光、红光的能力很强,当阳光照到叶片上时,蓝光、红光被吸收,绿光—黄光波段的光被反射出来。人眼对绿光最敏感,所以在人眼里,叶片通常是绿色的。秋天到来后,叶绿素的降解使得叶片吸收蓝光和红光的能力逐渐减弱,叶片中残存的叶红素、叶黄素开始起主导作用。叶红素、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绿光,照在叶片上的黄光、橙光和红光则被反射出来,人眼所见便是黄橙色或红色的树叶。植物生长中充满了生存智慧。众所周知,叶片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并将合成的有机营养输送给树木,以供其生长繁殖。当天气寒冷时,叶片里的水分会结冰、细胞结构会被破坏,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叶片表面的蒸腾作用还将进一步降低树木的温度。因此,为了生存,植物进化出更敏锐的机制,植物体内的光敏色素和隐花色素会根据一天内的光照时长和温度来感知气候变化。秋天到来,白天逐渐变短、温度逐渐变低,光敏色素和隐花色素就会向植物发出信号,随之,植物会迅速合成一种叫作脱落酸的植物激素,可以降解叶绿体及其中的叶绿素,将它们转化为可以运输的有机营养物质返还给枝干;同时,促进叶柄基部逐渐形成离层,降低叶片与母体的连接强度,准备脱落。值得注意的是,松树青绿挺直,无需落叶也能度过秋冬,这是因为松树叶片的构造能抵御蒸腾作用带来的降温,还能合成大量抗冻剂抵抗细胞结冰。而南方气候较温暖,树木更是四季常青。(作者:晁代印,系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2023-11-07
红艳似火的“彼岸花”,是属于夏末初秋的热烈
伴随着近几日丰沛的雨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内的石蒜Lycorisradiata陆续开始冲破土面,即将迎来每年的高光时刻。它们在烈日下高高地举起一支支花序,在碧绿的草地上绽放出艳如火球般的花朵——这是独属于植物的“多巴胺穿搭”。图1露兜园内抢先盛开的两支石蒜花(徐一大摄)“石蒜”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比较陌生,但它在佛教中的名称——“曼珠沙华”,以及在日本文化中的名称——“彼岸花”却是凭借着独特的神秘感令人印象深刻。石蒜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石蒜科石蒜属,其拉丁属名“Lycoris”来源于希腊神话中海神Nereus和Doris的一名女儿(50位海仙女之一)的名字Lycorias,而其种加词“radiata”则指的是辐射状。石蒜的花呈鲜红色,每个伞形花序有花4-7朵,花被裂片向后反卷,并在边缘有因皱缩而形成的波浪形裙边。它的花蕊细长且略向上弯曲,长度明显长于花被裂片而伸出于花冠之外,像是一位位穿着华丽舞裙的舞女,展开柔若无骨的双臂,舞姿轻灵,步步生莲。图2石蒜呈辐射状排列的花朵(徐一大摄)石蒜同它在厨房中的亲戚“大蒜”一样,都隶属于石蒜科,但石蒜在石蒜属,蒜却在葱属,因此石蒜并不是一种“大蒜”。石蒜属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约10个可育的二倍体物种,而我国是该属的分布中心,属内约90%为中国所特有,这些物种的花色不但囊括了常见的红色、金色、黄色、白色等,甚至在海滨石蒜Lycorisinsularis中还会出现迷人的蓝色渐变。图3石蒜属内一些拥有不同花色的物种(徐一大摄)(A:长筒石蒜L.longituba;B:短蕊石蒜L.caldwellii;C:忽地笑L.aurea;D:海滨石蒜L.insularis)石蒜的叶片呈狭带状,混生在草丛中时十分的不起眼。每到春夏交替之际,石蒜的叶片便会慢慢枯萎,进入一个短暂的休眠期。随着夏季带来了足够的高温以及充沛的雨水,石蒜的种球便会在某一日突然苏醒,并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地举起一支支的花序绽放美丽的花朵。直至花果期的落幕,石蒜的叶片便会在秋季重新萌发,形成一轮循环,即所谓“花叶老死不相见”的奇妙特征。也正因如此,民间寓意其为“相念相惜永相失”,赋予它一种“永远无法相见”的悲伤。无独有偶,在西方国家,由于这种独特的生长方式,石蒜属的物种又被称为“Magiclilies”或“Surpriselilies”——奇妙百合。另外,因为其总是在风雨之后开花,故也有“Hurricanelilies”——飓风百合之称。图4石蒜不起眼的叶片(徐一大摄)石蒜常见于我国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诸多省份,它们多生长于林下山坡以及溪沟边。得益于其基部用于储存营养的肥大鳞茎,石蒜对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因此自古以来就常有人家在房前屋后种植。除此之外,石蒜还有强大的无性繁殖能力,即使将其鳞茎进行切割,只要基部仍保留有一部分根盘,即可重新生根开始生长。因此,即使是在田边地头等有强烈人为干扰的环境之下,也常能看到成片的石蒜。图5原生境里石缝中生长的石蒜(徐一大摄)古人将石蒜唤作“金灯花”,因其独特的造型以及艳丽的花色而得名。北宋著名诗人晏殊曾作一诗来赞美金灯花——金灯花兰香爇处光犹浅,银烛烧时焰不馨。好向书生窗下种,免教辛苦更囊虫。在晏殊的这首诗中,他将金灯花与兰香、银烛相比,赞叹金灯花集诸多优点于一身,弥补了兰香焚烧时不够亮堂、银烛燃烧时没有芬芳的缺点,若是能种一些在书生的窗外,便可免去其囊萤夜读的辛劳。诗中用浪漫又夸张的反衬手法衬托出金灯花开花时香气四溢且又明艳动人的景象。实际上,包括忽地笑在内的多数石蒜属植物的是几乎没有香味的,反倒是小部分种类如长筒石蒜(Lycorislongituba)有淡淡的香气。图6典故“囊萤夜读”(图片来源:360百科-囊萤|https://baike.so.com/doc/6902064-7122768.html)艳丽奇特之花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对象,而石蒜因其独特的生活习性,更是被文人们赋予了诸多比喻象征意义。如在唐代,金灯花就有“俗恶之花”之称,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卷十九》中就有言,“金灯一曰九形,花叶不相见,俗恶人家种之,一名无义草”。而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则在《金灯草赋》描述其“出万枝而更明,冠众葩而不群”,字里行间都充满着对其的赞美。图7南宋绘画作品中的簪花者(A:《货郎图轴》|苏汉臣;B&C:《货郎图轴》局部)吴自牧在《梦粱录诸色杂货》中记载:“四时有扑带朵花,春扑带朵桃花、四香、瑞香、木香等花。夏扑金灯花、茉莉、葵花、榴花、栀子花。秋则扑茉莉、兰花、木樨、秋茶花。冬则扑木春花、梅花、瑞香、兰花、水仙花、腊梅花。更有罗帛、脱蜡、像生,四时小枝花朵,沿街市吟叫扑卖”。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南宋街头(都城临安)花行的繁荣景象。在彼时那个太平盛世,“簪花”是一项非常流行的活动,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论男女老少,皆以簪花为美。因此,当时的花卉市场十分发达,甚至能同肉市、米市、衣绢市并列的“四大市”(《西湖老人繁胜录诸行市》)。在当时的花市中,许多传统花卉都会以“小枝花”的形式进行售卖,并多由花行小贩沿街吆喝叫卖,其中金灯花则是夏季限定的热门品类。然而石蒜属的绝大多数种类花瓣质地轻薄且花蕊细长易断,不耐运输和脱水,花期也很短暂,在采后保鲜技术并不发达的宋代,实际并不特别适合用作“小枝花”。图8鲜切花市场中出售的尼润石蒜(徐一大摄)时至今日,国内的花卉市场逐渐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外来“石蒜”,常见的如原产于南非的尼润石蒜属(Nerine,有趣的是,该属名来源于希腊神话中50位海仙女的统称“Nereid”),它们不仅开花时有叶,而且花瓣厚实,花期非常持久,花瓣表面在阳光下甚至能呈现出如珠宝般的璀璨光泽,因此也有“钻石百合”的别称。除此之外,尼润石蒜的花径也相比石蒜而言更大一圈,因此在鲜切花市场上深受花艺师们的喜爱。而在2021年切尔西花展中惊艳全场的“Amarine”(由尼润石蒜属与孤挺花Amaryllisbelladonna跨属杂交而得)更是以大花、丰花的特点令人赞不绝口。石蒜虽美,但也请游客朋友们莫要随意折枝,皮肤接触其花杆流出的汁液会让一些过敏体质的人产生过敏反应,所以在观赏的时候需要尽量避免触碰和误食。华南植物园园内石蒜属植物有石蒜和忽地笑两种,前者在8-9月盛开,若是错过,可在9-10月观赏花期较迟的忽地笑。图9杜鹃园内被折下的石蒜花(徐一大摄)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2023-10-09
国家级“朋友”,你也可以拥有——杜鹃红山茶
在人们的印象里,国家保护植物通常生长在深山老林,远离人间烟火。殊不知有些“国宝”植物就在我们身边,例如常作行道树的银杏、水杉。南方园林中有位常客,它有着碧叶红花以及四季开花的灌木,这就是杜鹃红山茶,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一、杜鹃还是山茶 杜鹃红山茶,到底是杜鹃还是山茶杜鹃是鸟也是花。“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杜鹃,“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子规,“杜鹃啼血”中的杜鹃,都是指鸟纲鹃形目杜鹃科的鸟。它们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嗓门不小。作为花的杜鹃也深受人们喜欢且风靡世界。杜鹃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Rhododendron)一类植物的统称,白居易赞杜鹃“花中此物似西施”,杜鹃传入西方后有着“无鹃不成园”的说法。山茶花为山茶属(Camellia)一类的植物,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名贵花木。杜鹃红山茶,花为红色,花似山茶叶像杜鹃,又名假大头茶、张氏红山茶、杜鹃叶山茶。它是山茶科山茶属常绿植物,叶革质,雄蕊多数,凋零时连着花萼整朵花脱落,有着山茶花的典型特征,杜鹃红山茶就是山茶。二、凭什么“出圈” 金花茶、越南抱茎茶、广宁红花油茶、茶(绿茶、红茶、普洱茶)等都是山茶属中具有重要经济及观赏价值的代表。我国是山茶属的发源地和分布中心,杜鹃红山茶在山茶科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四季开花:“老叶经寒壮岁华,猩红点点雪中葩”,山茶花一般冬末春初开花。然而,杜鹃红山茶一年四季都开花。它是目前所发现的山茶属280多个原种中唯一可以月月开花的珍稀物种,弥补了山茶属夏季和秋季不开花的空白,为培育四季开花型茶花提供了重要种质资源。抗逆性强:杜鹃红山茶不畏酷暑不惧严寒,它喜欢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若植株种植在背荫处,花量会明显减少,这与其他山茶花不耐晒,需要种在阴凉处的特性完全不同。杜鹃红山茶抗逆性强,克服了传统山茶花夏季易灼伤,冬季花朵易受冻;夏季栽培必须遮阳,冬季栽培需有大棚等缺点。叶形独特:茶的叶缘有锯齿,杜鹃红山茶是山茶属中少有的叶片全缘的物种。这对研究山茶属亲缘关系及系统发育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和科研价值。三、名字的来由 山茶花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而最近几十年科学家才开始认识了解杜鹃红山茶。杜鹃红山茶野生种群仅分布于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二叉河两岸附近约4公里长的森林中,此处乱石丛生、人迹稀少。20世纪80年代,杜鹃红山茶首次被植物学家发现。1986年10月,华南植物园分类学家卫兆芬发表在《植物研究》上的论文《中国山茶属一新种》中将杜鹃红山茶正式命名。杜鹃红山茶的拉丁学名为CamelliaazaleaC.F.Wei,Camellia是山茶属名,种加词azalea本意为杜鹃属植物,C.F.Wei是命名人卫兆芬的缩写。杜鹃红山茶的模式标本于1984年6月15日采自广东阳春河尾山,采集人为卫兆芬和陈都(华南植物园创始人陈焕镛的女儿)。至此,我国特有种杜鹃红山茶正式亮相,引起了国际山茶学会和世界园林界的高度重视。四、濒危的原因 杜鹃红山茶分布范围狭窄,野生种群数量仅千余株,且没有发现更新的幼苗,种群结构呈衰退型,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极危种(CR),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濒危的原因有生境愈加恶劣和人为破坏等外部原因,也有杜鹃红山茶自身的原因。杜鹃红山茶是异花传粉植物,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才有机会结果。开花多时,柱头可授性与花粉活力均最低;开花少时,柱头可授性与花粉活力较强;有效传粉昆虫蝶类和蜂类访花频率较低。雌、雄花难在对的时间相遇,“缘分”浅,“媒人”又不给力,从而导致花多果少,种子活力差,自身难以繁殖。“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华南植物园在杜鹃红山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回归—商品化生产”的综合性保育体系,建立遗传多样性资源圃,繁殖大量的苗用于野外回归,扩大生长区域,避免杜鹃红山茶因气候变化产生不适应原产地而灭亡的情况。与此同时,科研人员利用嫁接、扦插、组织培养等方式规模化生产苗木供应市场,促进杜鹃红山茶的保护和利用。五、园艺界的宠儿 杜鹃红山茶植株美观,四季开花,盛花期为6~9月。花朵多簇生于枝条顶端或单生枝顶叶腋,成熟的花蕾通常在清晨从碧绿的枝头探出头来,每朵花开5~6天。花雄蕊众多,花瓣6~9片,花瓣长倒卵形,外侧花瓣偏小,内侧花瓣较大,花瓣先端凹入。精巧而细致的结构,无一不在诉说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杜鹃红山茶是受保护的濒危植物,也是园艺界的宠儿。人们利用杜鹃红山茶独有的四季开花的优良基因,通过育种手段开发了众多四季茶花品种,各种颜色和花型琳琅满目,现已广泛栽植用于园艺观赏。在保护野生植物的同时,让“国宝”植物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朋友,这也是植物园工作的意义。 杜鹃红山茶科学画,余峰绘 山茶园毛棉杜鹃,春天开花“茶族皇后”金花茶,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越南抱茎茶,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已灭绝,现仅少数植物园有栽培保育四季茶花品种来源:华南植物园
2023-09-07
为什么大草原上树很少?
草原上树木稀少是降水、温度、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每到盛夏,草原都会成为大家出行游玩的优选地。大草原广袤无垠,草长得茂盛,树却很少。这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为何大草原上树这么少是因为野草的竞争排斥还是大自然的环境压力限制首先,降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水源之一。树木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维持其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然而,草原一般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低于400毫米,无法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相比之下,草类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低,能适应较少的降水量。而且,干旱气候下的草原常常出现干季和湿季的交替,无法给树木提供长期稳定的水分供应。这样的降水条件适合草类植物生长,但不适合树木生长。其次,高纬度和高海拔造成了温度差异,温度越低,越不利于树木生长。草原通常出现在纬度、海拔较高的地方,这些地区树木越少、草类植物越多。从低纬度地区一路向高纬度地区行进,也可以看到类似情景,大量树木在消退,大片的草原开始出现。世界上一些著名高原上几乎都有草原,比如我国的青藏高原、南美洲的巴西高原等,基本上都是草地为主。从山区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来看,随着海拔高度增加,依次出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当海拔达到一定高度,温度下降,针叶林慢慢消退,最终会变成草原带或苔原带,再向上就是苔藓主导的雪原。植物生于土壤、长于土壤。土壤在影响树木和草类植物分布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草原上的土壤厚度一般很薄,通常只有20厘米左右,没有明显的淋溶层,即使是在茂密的灌木丛下,土层的厚度也不超过50厘米,且下面往往有钙积层。大量树木包括不少灌木的根系无法穿过钙积层,吸收不到底层的土壤营养,就不可能长期存活下去。树木生长需要一定厚度的土层,帮助根系吸收土壤中丰富的水分和养分,在土层浅的地方,树木不易扎根,且遇到大风天气容易被吹倒。草本植物的根系多数分布在地下50厘米深度以内,受钙积层影响较小,得以在草原上繁茂生长。此外,生物因素本身也是造成草原上树少的重要原因。古往今来,众多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向我们描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比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诗句。野草具有强大的种子繁殖能力,具有重要的耐寒、耐旱、耐高温、耐盐碱、耐火烧、耐啃食等特性,并以土壤种子库的形式保存在土壤中,使得物种得以长期保存和繁衍,最终形成了一个适应复杂气候的草本群体。草类植物通过占据水分和养分资源的优势,形成了对树木的竞争压力。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树木往往难以生长,易被草类植物所取代。总而言之,草原上树木稀少是降水、温度、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无论繁密的森林,还是开阔的草原,都是大自然给予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美丽地球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努力去守护。(作者:马红媛,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2023-08-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查看更多(1/4)
树木园
关闭
首页
园况介绍
园况介绍
返回上一级
简介
园区规划
规章制度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返回上一级
科研进展
科研项目
研究成果
基础监测
人才队伍
合作交流
园林园艺
园林园艺
返回上一级
专类园
温室
物种保育
园林景观
植物名录
种子交换
科普教育
科普教育
返回上一级
科普知识
科普活动
台站风光
台站风光
返回上一级
活植物平台
综合新闻
领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