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组成员参加“第十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

2012821-23日,由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等16家单位主办,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第十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

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始办于1994年,此后每2年举办1次,是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盛会,主要宗旨是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本届研讨会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挑战与新对策,来自27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港台地区)的45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为期三天的会议共安排12个大会报告、21个专题177个专题报告。吴常信、马建章、庄文颖、洪德元院士等专家们分别介绍了物种保护、生物编目与志书编研、遗传资源及其保护、外来种入侵、群落形成与维持机制、深海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内容涵盖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海洋、城市环境等不同的生态系统,涉及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的生物类群及其遗传多样性。

我组郝占庆研究员作为 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物种共存机制专题召集人参加了会议并主持了阶段大会报告。本学科组王绪高研究员、叶吉、蔺菲、原作强、师帅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邢丁亮、张昭臣参加了本次会议。原作强助理研究员做了题为“Soil Organic Carbon in an Old-growth Temperate Forest: Spatial Pattern, Determinants and Bias in its Quantification”专题报告,博士研究生邢丁亮做了题为“Determinants of species abundance for eastern North American trees”专题报告。

本研讨会每届都为在读学生设立自然保护新秀奖,以鼓励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中做出贡献的优秀研究生,挖掘更多具有潜力的青年人才。我组博士研究生邢丁亮同学(导师郝占庆研究员)获得该奖项。他的壁报以两个不同尺度上物种多度的决定因素为题,运用大型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以及北美森林清查数据,在两个不同尺度上研究了局域环境过滤等确定性过程以及来自区域物种库的传播限制等随机性过程对物种相对多度的影响。本届大会共有26名学生申报此奖项,另外四位获奖者分别为来自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

第十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马克平秘书长在闭幕式上宣布:从2014年第十一届研讨会开始,将会议名称改为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会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