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组成员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 功能性状研究重要进展与未来工作重点培训班

植物功能性状在植被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古生态学等领域应用广泛,反应了植物对生长环境的响应和适应,并将环境、植物个体和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联系到一起。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特邀请荷兰瓦赫宁根大学(Wageningen UniversityFrans BongersFrank Sterck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庆华研究员作为授课人,于2015616-18日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举办功能性状研究重要进展与未来工作重点培训班。来自大兴安岭、凉水、长白山、东灵山、宝天曼、八大公山、天童、古田山、鼎湖山、弄岗和西双版纳等11个样地的58名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培训班, 我组王绪高、匡旭、房帅、贾仕宏、王舶鉴和蔡礼蓉参加了此次培训。

BongersSterck博士授课期间,CForBio各样地简要介绍了样地概况以及样地与功能性状研究相关的工作与进展。Sterck博士结合研究案例,向学员介绍了利用植物生理性状研究植物对不同生境和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植物形态性状与生理性状解析物种共存及物种全球分布格局,并针对植物不同生活型和植物生活的不同纬度梯度提出植物结构、功能性状、生长及分布的相关假说。

Bongers博士则更侧重于将功能性状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利用功能性状来探究人类活动、气候与环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影响,对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庆华研究员介绍了如何利用激光雷达对森林进行可视化,基于不同扫描平台获取从个体、群落、局地景观,到区域多重尺度水平上的三维定量信息,包括植被冠层高度、体积、生物量、生物量垂直分布剖面轮廓、枝下高以及叶面积指数等。

本次培训班还就未来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与BongersSterck博士的森林生态与管理团队的合作进行了热烈讨论,主要包括双方成员的交流互访与可能共同申请的研究项目。双方将就此签订正式的合作协议,并拟定工作计划。

此次培训班互动性与参与性强,BongersSterck博士的报告为CForBio功能性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郭庆华研究员的报告为功能性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学员表示,通过三天的学习,拓展了研究思路,了解了新的研究手段,收获良多。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