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不仅在植物分类和园艺上具有多样性,还在文学中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诗人表达思乡、离别等情感的重要载体。杜鹃花作为杜鹃花属植物的总称,全球约有1000种,其中我国拥有约600余种,占全球资源的60%,显示出我国在杜鹃花资源上的显著优势。杜鹃花属可细分为多个亚属,如映山红亚属、常绿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和杜鹃花亚属等。在欧美园艺分类中,通常将杜鹃花亚属和常绿杜鹃亚属归为“Rhododendron”,国内通常译为“高山杜鹃”;而映山红亚属、羊踯躅亚属和马银花亚属则归为“Azalea”,国内通常译为“杜鹃花”。
杜鹃花亚属分多个组,其中一个小组,叫高山杜鹃(亚)组,全球有36种。低矮小灌木,株高多为20-50cm。分布东北大兴安岭、长白山及内蒙古;环北极间断格陵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朝鲜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及萨哈林岛(库页岛)、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等。生长环境为高山、苔原、多岩石地方或沼泽地带。
中国杜鹃花以其独特的魅力惊艳了欧洲园艺界,推动了杜鹃花育种的蓬勃发展。自1860年起,杜鹃花杂交育种迅速兴起,最初在英国盛行,随后逐渐扩展到北美、德国、比利时等国家,形成了如LODERI、CHARLES DEXTER、HOBBIE等著名品种群。中国杜鹃花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欧洲杜鹃花的基因库,还促进了整个产业的繁荣。许多花园争相栽培杜鹃花,使其一度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甚至衍生出“无鹃不成园”的说法,充分体现了杜鹃花在欧洲园艺中的重要地位。
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由Robert Fortune于1856年在中国发现并命名,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杜鹃花种类之一。该物种具有抗性强、花朵大且带有香味的特性,同时结实率也较高。云锦杜鹃是英国LODERI杂交组群的主要亲本之一,该组群被认为是英格兰最优质的杜鹃花类群,以其生长健壮、花序大、花朵呈喇叭形且颜色从白色到粉色不等而闻名。云锦杜鹃后来被引入美国,1922年Charles Dexter开始将其用于广泛的杂交育种。戴克斯特(Dexter)的杂交品种系列传播广泛,许多通过实生苗繁殖,尤其在长岛地区,数以百计的戴克斯特杂交种以其抗性强、花朵美丽、易于栽培而广受欢迎。到了20世纪末,德国推出了INKARHO®系列杜鹃,该系列以抗逆性强、耐较高土壤pH值而著称,云锦杜鹃也是其主要亲本之一。这一系列进一步扩大了云锦杜鹃在全球杜鹃育种中的影响力。
云锦杜鹃
2000年以后以盆栽的形式引入中国,花如霞光般绚烂,备受欢迎。当时为了区别于西洋鹃、东洋鹃等杜鹃花类群,取名“高山杜鹃”。近20年来,随着国内花卉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杜鹃花育种工作突飞猛进。“高山杜鹃”育种工作也在国内开启,比如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农科院花卉所都在做高山杜鹃的杂交选育,已有20多个品种获得国家林草局授权。
上海植物园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引种和收集杜鹃花的原生种类。研究团队致力于杜鹃花抗逆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创新利用。团队一方面致力于选育具有高抗逆性和高观赏价值的杜鹃花品种,另一方面则开展配套的栽培繁殖技术研究,并进行示范推广。目前,上海植物园已收集保存了250多种杜鹃花抗逆资源(包括品种),并成功培育出12个新品种。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部分高山杜鹃的栖息地正面临严重威胁。一些珍稀种类已被列入保护名录,例如中国的黄杯杜鹃(Rhododendron wardii)和大树杜鹃(Rhododendron protistum var. giganteum)。根据《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黄杯杜鹃的濒危等级为极危(CR),大树杜鹃的濒危等级为濒危(EN)。保护高山杜鹃不仅是为了守护这些珍稀植物,更是为了维护高山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完整性。
来源:上海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