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高山杜鹃花

发布时间: 2025-02-28
杜鹃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它盛开时艳丽胜过桃李,美丽堪比牡丹,素有“花中西施”的美誉。杜鹃花色彩绚丽,有红、淡红、黄、紫、白及复色等多种颜色。杜鹃花还有许多别名,如映山红、山踯躅、山石榴、照山红、满山红等,每一种名称都体现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与赞美。

杜鹃花不仅在植物分类和园艺上具有多样性,还在文学中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诗人表达思乡、离别等情感的重要载体。杜鹃花作为杜鹃花属植物的总称,全球约有1000种,其中我国拥有约600余种,占全球资源的60%,显示出我国在杜鹃花资源上的显著优势。杜鹃花属可细分为多个亚属,如映山红亚属、常绿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和杜鹃花亚属等。在欧美园艺分类中,通常将杜鹃花亚属和常绿杜鹃亚属归为“Rhododendron”,国内通常译为“高山杜鹃”;而映山红亚属、羊踯躅亚属和马银花亚属则归为“Azalea”,国内通常译为“杜鹃花”。


杜鹃花最早以“山石榴”出现在东晋周景式的《庐山记》:“香炉峰头有大磐石,可坐数百人。垂生山石榴,三月中作花,色似石榴而小淡,红敷紫萼,烨烨可爱”。描述了庐山的雄奇和山石榴的美丽,体现出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色;后有唐代白居易的《山石榴寄元九》:“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中进一步证实了山石榴即为杜鹃花,展现了山石榴花的艳丽和风姿;而杜鹃花第一次出现在诗词中,是唐代李白所写的《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通过杜鹃花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展现了其“花色艳丽却生于苦寒”的文学意象,与其在高山逆境中生存的生物学特质相呼应。
PART.01
什么是高山杜鹃
高山杜鹃是国内对一类杜鹃花的俗称,并非特指某一种杜鹃花,最初是指常绿杜鹃花亚属的种类及其品种。这类植物最早得名于其在高山环境中的广泛分布。高山杜鹃常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片革质且较大,它们花型优美,通常由20至30朵花组成伞形或总状花序,形成花团锦簇的壮观景象。高山杜鹃在高山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艳丽的花朵为荒凉的高山增添了生机,同时为众多高山昆虫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

高山杜鹃丨联盟图片:image.cubg.cn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山杜鹃的蜜腺结构与花色进化与高海拔熊蜂形成了专性传粉关系,体现了物种间的协同演化智慧。这种互惠关系不仅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物种间构建了复杂的互惠网络,展现了生命演化的精妙与智慧。
PART.02
植物学分类上的高山杜鹃

杜鹃花亚属分多个组,其中一个小组,叫高山杜鹃(亚)组,全球有36种。低矮小灌木,株高多为20-50cm。分布东北大兴安岭、长白山及内蒙古;环北极间断格陵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朝鲜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及萨哈林岛(库页岛)、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等。生长环境为高山、苔原、多岩石地方或沼泽地带。

PART.03
高山杜鹃的前世
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西方“植物猎人”大量涌入中国内地,标志着中国植物采集的黄金时代拉开序幕。受时代背景影响,植物的传播过程不仅是物种的迁移,更是人、植物、空间和时间相互交织的复杂网络。这些植物猎人通常采用地毯式搜索的方式,在其活动区域内广泛搜寻,并将具有高观赏价值的植物资源带回西方。根据植物学史的记载,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亨利·威尔逊(Henry Wilson)和乔治·福雷斯特(George Forrest)等著名植物猎人多次前往我国的西南山区,采集并带走了大量杜鹃花标本和种苗。据统计,约有400种中国杜鹃花野生种被引入欧洲。例如,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引以为傲的数百种杜鹃花,其原产地大多为西南山区。这一时期的植物采集活动,既推动了植物学的全球交流,也反映了当时殖民扩张背景下资源流动的不平等性。

  中国杜鹃花以其独特的魅力惊艳了欧洲园艺界,推动了杜鹃花育种的蓬勃发展。自1860年起,杜鹃花杂交育种迅速兴起,最初在英国盛行,随后逐渐扩展到北美、德国、比利时等国家,形成了如LODERI、CHARLES DEXTER、HOBBIE等著名品种群。中国杜鹃花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欧洲杜鹃花的基因库,还促进了整个产业的繁荣。许多花园争相栽培杜鹃花,使其一度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甚至衍生出“无鹃不成园”的说法,充分体现了杜鹃花在欧洲园艺中的重要地位。


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由Robert Fortune于1856年在中国发现并命名,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杜鹃花种类之一。该物种具有抗性强、花朵大且带有香味的特性,同时结实率也较高。云锦杜鹃是英国LODERI杂交组群的主要亲本之一,该组群被认为是英格兰最优质的杜鹃花类群,以其生长健壮、花序大、花朵呈喇叭形且颜色从白色到粉色不等而闻名。云锦杜鹃后来被引入美国,1922年Charles Dexter开始将其用于广泛的杂交育种。戴克斯特(Dexter)的杂交品种系列传播广泛,许多通过实生苗繁殖,尤其在长岛地区,数以百计的戴克斯特杂交种以其抗性强、花朵美丽、易于栽培而广受欢迎。到了20世纪末,德国推出了INKARHO®系列杜鹃,该系列以抗逆性强、耐较高土壤pH值而著称,云锦杜鹃也是其主要亲本之一。这一系列进一步扩大了云锦杜鹃在全球杜鹃育种中的影响力。

云锦杜鹃

PART.04
高山杜鹃的今生

2000年以后以盆栽的形式引入中国,花如霞光般绚烂,备受欢迎。当时为了区别于西洋鹃、东洋鹃等杜鹃花类群,取名“高山杜鹃”。近20年来,随着国内花卉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杜鹃花育种工作突飞猛进。“高山杜鹃”育种工作也在国内开启,比如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农科院花卉所都在做高山杜鹃的杂交选育,已有20多个品种获得国家林草局授权。

上海植物园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引种和收集杜鹃花的原生种类。研究团队致力于杜鹃花抗逆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创新利用。团队一方面致力于选育具有高抗逆性和高观赏价值的杜鹃花品种,另一方面则开展配套的栽培繁殖技术研究,并进行示范推广。目前,上海植物园已收集保存了250多种杜鹃花抗逆资源(包括品种),并成功培育出12个新品种。

高山杜鹃确实偏好冷凉气候,而上海夏季的高温和土壤碱性对栽培杜鹃花构成了挑战。不过,像‘红粉佳人’这类耐热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在上海地区小气候条件较好的地方盆栽可以越夏,显示出一定的耐热适应性;上海栽培杜鹃花还有土壤碱性的问题,而杜鹃花喜欢酸性土壤(pH 4.5-6.0),因此庭院栽培必须进行土壤改良才能满足存活条件。

黄杯杜鹃丨联盟图片:image.cubg.cn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部分高山杜鹃的栖息地正面临严重威胁。一些珍稀种类已被列入保护名录,例如中国的黄杯杜鹃(Rhododendron  wardii)和大树杜鹃(Rhododendron protistum var. giganteum)。根据《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黄杯杜鹃的濒危等级为极危(CR),大树杜鹃的濒危等级为濒危(EN)。保护高山杜鹃不仅是为了守护这些珍稀植物,更是为了维护高山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完整性。


来源:上海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