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蕨界“铁憨憨”——苏铁蕨

发布时间: 2025-03-25

苏铁蕨(Blechnum insigne)为乌毛蕨科苏铁蕨属植物,因茎叶似苏铁而得名。根状茎粗短,主轴圆柱状,顶端密被红棕色长钻形鳞片。苏铁蕨是古生代泥盆纪时代的孑遗植物,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中间过渡类型,因此苏铁蕨对于研究植物的物种进化以及植物的区系具有重要意义。

泥盆纪的神秘来客:身世溯源

在恐龙尚未称霸的 4 亿年前,古生代泥盆纪的地球上,苏铁蕨就已悄然登场。历经中生代侏罗纪的辉煌,见证无数物种兴衰,地球多次沧海桑田,多数同类消逝在岁月长河,苏铁蕨却顽强存活,是活着的植物化石,是珍贵的古老植物。

自然雕琢的艺术品:独特外观

苏铁蕨植株高达 1.5 米,直立或斜上的主轴,像坚固的黑褐色木柱,支撑起整个植株。顶部与叶柄基部,密密麻麻的鳞片,犹如精心编织的铠甲。

叶片一回羽状,羽片线状披针形,基部为不对称心脏形,近无柄;叶脉两面均明显,沿主脉两侧各有1行三角形或多角形网眼;叶片正面绿色,背面白绿色;新生嫩叶红色。孢子囊群沿主脉两侧的小脉着生。

孢子囊群沿主脉两侧的小脉着生。

分布探秘

在中国南方,从广东、广西的温暖大地,到海南的热带岛屿,从福建南部、台湾的湿润区域,到云南、贵州的山川之间,海拔 200 - 1800 米处,只要有干旱荒坡、向阳山坡,就可能发现苏铁蕨身影。它还跨越国界,在亚洲热带地区,从印度到东南亚,再到菲律宾,都留下了绿色足迹,宛如大自然随手洒落的绿色宝石,点缀地球版图。

植物宝藏

科研先锋:苏铁蕨堪称植物进化 “解谜大师”。无真正种子却有胚球,木质部发达、茎能增粗,大型叶片独特,这些特征是蕨类向裸子植物过渡关键线索。科研人员研究它,如同拼图,逐步还原植物进化历程,打开植物进化历史大门。

民间本草:在中国民间,苏铁蕨是备受青睐的中药材。它的茎是 “多面手”,能清热解毒,缓解感冒不适;可活血止血,应对烧伤、外伤出血;还能驱虫,解决蛔虫病困扰。不过,野生苏铁蕨受保护,如需药用,要通过合法人工培育渠道获取哦。

守护苏铁蕨

苏铁蕨对生存环境挑剔,自身生物学特性特殊,加上人类非法挖掘、破坏栖息地,野生居群数量锐减,已站在濒危边缘,因此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野生植物,关乎生物多样性,也是守护人类家园。让我们携手,拒绝非法苏铁蕨制品,宣传保护知识,让苏铁蕨在地球永远绽放生机。

参考文献

[1] 陶文琴,缪绅裕.苏铁蕨在广东的分布概况及其中药饮片溯源分析[J].广西林业科学,2024,53(02):191-196.DOI:10.19692/j.issn.1006-1126.20240208.

[2] 唐忠炳,李中阳,彭鸿民,等.江西乌毛蕨科一新记录属[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38(03):90-91.DOI:10.13698/j.cnki.cn36-1346/c.2017.03.022.

[3] 刘艳春.苏铁蕨的化学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研究[J].云南农业,2016,(12):46-48.

来源:华南植物园




下一篇:

高山杜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