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简介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前身为为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发现、评价土壤污染并开展修复治理的国立科研机构。 吴燕玉 先生于1979年在《环境科学研究》连续发表了沈阳市郊污重金属镉复合污染环境质量评价的文章,高拯民先生于1989年在《土壤学报》发表《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系统的阐述了土壤环境及治理修复理论、学术思想和对策,孙铁珩先生于1998年主持了国内第一个纵向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污染土壤清洁技术”),系统开展了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机污染土壤和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经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探索,逐渐成为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拥有雄厚的高水平人才储备,并与辽宁地区的优势环保机构组成共同组成联合创新团队,于2016年得到国家发改委关于组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的批复。目前在职人员75人,其中正高级科研人员23人、副高级科研人员32人、其他20人,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50%以上具有海外学习经历。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是目前我国承担污染土壤修复研发项目最多的科研单位之一,承担了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国家重点基金、国家财政专项、国家行业专项等课题26项;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STS项目及特色研究所项目20余项。在污灌区农田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矿山修复与污染防治、区域土壤环境评价与大数据系统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研究成果,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12件,获得部、省、市科技成果奖励奖励13项。

工程实验室建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北科技园区,面积为 2873m2 ;设有4个研发平台(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方法与监测技术、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油田矿山场地/土壤治理与生态修复、农田污染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推广部(中试、工程示范及产业化推广)、综合办公室及合作交流部。


技术委员会

       技术专家委员会的职责是:对实验室发展方向、研究领域和重大技术问题提出咨询和指导意见。

技术专家委员会名单

 

姓名

单位

职称

主任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工程院院士

委员

骆永明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研究员

 

南方科技大学

教授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

陈同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任天志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研究员

成杭新

中国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研究员

张建辉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研究员

王明玉

中国科学院大学

教授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

研究员

任立明

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高工

宋海农

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教授

 

中科鼎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总工/高工

龚宇阳

伊世特中国有限公司

董事总经理

 


实验室主任

郭书海,研究员,实验室主任

1964年生,男,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二级研究员(201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计划(特聘核心骨干,2016年)。1998-2002年任污染生态室主任助理、副主任,2006-2014年任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中心主任。

198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后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化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硕士、博士学位,199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并作为访问学者于1999-2000在柏林工业大学参加欧盟TNT污染土壤修复项目。环保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专家,科技部资源环境领域土壤污染防治子领域技术预测专家组组长,863计划污染土壤及场地修复重大项目组专家,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会员。

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863课题及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等20余项,共取得发明专利80项(PCT 3项),软件著作权15项,发表论文178篇(SCI 34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省部级奖励11项。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朱李月华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组织机构

污染土壤生物-物化协同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实行理事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并建立技术专家委员会。工程实验室下设综合办公室、研发实验室、合作交流部和技术推广部,各部门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研究开发任务。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机构设置

 

研究方向

工程实验室将在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方法与监测技术、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农田污染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矿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与生态恢复四个方向开展工作,组建以下4个研发平台:

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方法与监测技术研发平台

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研发平台

农田污染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研发平台

油田矿山场地/土壤治理与生态修复研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