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与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第一轮会议通知)

  1、会议背景 

  人为碳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已严重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平衡。减少人为碳排放、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是实现《巴黎气候协定》气候目标的必须措施。2020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承诺“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担当,也为开展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明确了目标与方向。据估算,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固碳量达到1.911亿吨,未来潜力巨大,在缓解全球变暖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大小、空间格局、提升途径及潜力评估等方面还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严重制约了我国“碳减排和碳中和”决策的制定。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氮循环、水循环相互联动、耦合,共同驱动着生态系统碳收支平衡的关键过程。全球气候变化、CO2浓度上升、大气氮沉降增加和降水格局改变等在不同层面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平衡及碳汇能力。然而,截至目前,仍需加强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循环关键过程及其生物调控机制的认识,才能准确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空间格局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因此,亟需探讨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及其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和水循环的耦合研究及增汇减排提供科学依据,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鉴于此,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和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稳定同位素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承办的“第三届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与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拟于2021108日至1012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会议主要目的是:(1)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探讨提升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及潜力估算准确性的路径;(2)探明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及其对气候变化反馈的关键科学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3)建立国际协作网络,共同阐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和反馈机制。   

  2、会议组织委员会 

  方运霆、梁乃申、张一平、王绪高、闫巧玲、郝广友、刘志华、康荣华、周文君、宋清海 

  3、会议时间和地点 

  时间:2021108-12日;地点:辽宁沈阳 

  4、会议形式 

  线上线下结合:国际专家线上形式参会,国内专家学者现场参会

  5、会议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 

  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稳定同位素技术重点实验室 

         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6、会议语言和规模 

  中文或英语;约500 

  7、特邀专家 

  国内外专家20-30 

  8、会议议题 

  1)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时空格局及提升途径 

  2)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循环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3)新方法和技术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9、会议交流形式 

  1)大会主题报告(每个报告约30分钟,国内专家现场报告,国外专家线上报告); 

  2)分会报告(每个报告约15-20分钟); 

  3)墙报(尺寸:纵向,120 cm × 90 cm)。 

  注:根据会议安排需要,请计划通过分会报告和墙报展示形式进行学术交流的参会人员于 8 30 日前完成网上注册,并提交报告题目。 

  10、会议注册 

  会议注册费包括会议费、餐费、资料费等,住宿和交通费自理。缴费标准如下: 

  11、会议食宿 

  住宿酒店:友谊宾馆(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1号)。会议协议价:标准间398//天(标间/单间,含早餐)。请将参会回执发送到会务组,以便酒店客房预订。 

  12、会后考察 

  会后将前往辽宁省稳定同位素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或吉林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科学考察。 

  13、会务联系 

  王盎,wangang@iae.ac.cn15588703199 

  朱飞飞,zhuff@iae.ac.cn18304035183 

  附:第三届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与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参会回执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021720 
\